中國人都存在喜愛書畫的潛質,因為書畫所特有的底蘊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情趣。不管是出于字畫美觀的角度,還是收藏增值的角度,其市場需求都相當大,所以書畫收藏被圈內人士譽為“掛在墻上的牛股”。國外搞藝術收藏的家庭一般要求人均GDP達到3000至6000美元,這個時候投資熱潮才能出現。因此,首要的要求是家庭資產達到一定水平,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財力來負擔收藏的開銷。買下一張看中的畫,花個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都很平常。書畫可以作為一個長期的投資項目,該項目顯現投資效益一般要3至5年左右。同時,由于書畫這類藝術品,變現沒有股票、基金方便,而且急著出手也賣不出好價錢。因此,投資要用余錢。
其次,投資書畫收藏的家庭還應有一定的文化教育背景。書畫作為古玩、文物中的一個重要門類,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蘊遠遠超過了其他收藏。如果文化素養不好,在收藏過程中不僅會感覺吃力享受不到其中的樂趣,而且收藏的范圍也會受到局限。

再次,書畫投資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項目,技術含量遠遠超過房產、股票。換句話說,即使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出色,賺了很多錢的投資者,也不一定會在書畫收藏方面有成就。有些企業家,在企業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好,但在書畫投資方面一味地憑直覺,太過于自信。有位老板在買書畫時曾打包票說:“買了就買了,就算是假的也不退。”結果,買回來后經過鑒定,幾十張畫無一是真貨,白白損失了上百萬元。
首先要多看相關的理論書籍,具備一定的理性認識;其次,要多跑。平常多逛逛美術展、博物館藝術展以及一些知名畫家的個人作品展。只有看多了真跡,才能了解揣摩各個畫家的差異,增加感性認識;再次,要多問。平時有機會的時候多向一些書畫家、畫廊的老板虛心請教,從這些途徑可以了解很多書本上看到的東西;最后,要多想,把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,根據前面的三多確定自己的收藏目標與愛好。
首先是名頭,指的是書畫家的名氣與質量,這與價格息息相關。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依次選擇大名家、中名家或者小名家。同時,選擇的名家是已故的還是健在的、是中青年的還是年老的、選擇的作品是該名家的上品還是中品,都將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收益。丁建華舉例介紹道,一個書畫家好的作品與中檔作品的價格有的相差一倍,至于精品就更貴了去了。主要需掌握三大要素:首先是判斷真偽,只有真品才有收藏投資的價值;其次是判斷優劣,每個書畫家都有其代表作,也有應該銷毀的劣質作品;最后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判斷其市場合理價位,避免買家沒有賣家精的情況出現。這三個要素相輔相成互為因果,當出現物有所值的情況時,可以考慮購買;當出現物超所值的時候,那就非買不可,勢在必得。同時,要做到這三點不下一番苦功是難成氣候的。自身功力不足又想投資書畫收藏怎么辦?市場上也應運而生了一個群體,為投資者提供了一條捷徑。那就是聘請投資顧問,幫投資者策劃、咨詢、掌眼,為投資者保駕護航。